第339集:银号里的新伙计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银号里的新旧印记
nbsp民国十七年的春末,天津卫的风还带着点海河的潮气,苏家银号的黑漆木门刚卸下门板,就闯进个穿洋布西装的年轻小伙。小伙叫沈书言,留过洋,手里攥着本烫金封皮的《西洋银行实务》,说起“信用证”“汇兑率”时,唾沫星子都带着股新鲜劲儿。
nbsp账房先生老周眯着眼打量他,手指在算盘上拨了个空响:“我们苏掌柜收伙计,先看会不会打算盘,再看认不认人,洋学问……怕是用不上。”
nbsp沈书言刚要反驳,里间的门帘“哗啦”一声响,苏敬之走了出来。他穿件藏青长衫,袖口磨得发亮,手里捏着块半旧的墨锭,指节上还沾着点松烟墨。“老周,让他留下。”苏敬之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股让人没法拒绝的稳,“不过先不急着学汇兑,你跟我来。”
nbsp沈书言跟着苏敬之进了后堂,屋里摆着个梨木柜,柜门一打开,整整齐齐码着几十本泛黄的信笺。苏敬之抽出最上面的一本,纸页都脆得发响,他小心翼翼地翻开,指着上面一行歪歪扭扭的字:“这是张老客的信,十年了,每次寄钱回家都只写‘圈,你看这里。”
nbsp沈书言凑过去,只见信纸上没写金额,只画了个圆圆的圈,圈边还点了三个小点儿这是什么暗号?”他皱着眉,手里的钢笔在笔记本上顿了顿,实在想不通这跟“西洋汇兑”有什么关系。
nbsp“张老客在南洋开杂货铺,家里有老母亲和两个孩子。”苏敬之的手指轻轻拂过那个圈,像是在摸什么宝贝,“十年前他第一次来寄钱,说怕家里人看不懂洋文数字,就跟我约好,画个圈是够家里三个月用的,点三个点儿是孩子该交学费了。后来他母亲没了,信上的圈就少了个点儿,再后来孩子考上了学堂,圈边又多了道杠——这些,账本上记不住,得记在心里。”
nbsp沈书言听得发愣,手里的笔记本半天没写上一个字。他在西洋学堂里学的是精确到分的计算,是印着花纹的信用证,从没听过有人用画圈来寄钱,还藏着这么多讲究。
nbsp接下来的日子,沈书言没碰过银号的汇兑账本,反而天天跟着苏敬之认笔迹。苏敬之会把不同老客的信笺摊在桌上,一一指给他看:“李掌柜的字带钩,每次寄钱都多写‘劳烦苏掌柜多照看,他家里媳妇身子弱,你得记得提醒伙计,把钱送到家里时,顺便带包当归;王船主的字歪歪扭扭,信里总提‘船到塘沽了,他寄钱是给守寡的妹妹,你得注意,要是信里没提‘妹妹好,就得托人去问问情况……”
nbsp沈书言起初觉得麻烦,心里总惦记着自己那套“西洋办法”。直到半个月后的一个清晨,一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闯进银号,手里攥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,纸上只有个歪歪的圈,圈边还画了个小小的“船”字。
nbsp“我是王船主的伙计,”汉子喘着气,额头上全是汗,“船在海上遇了风浪,王船主让我先过来寄钱,说……说画个圈就行。”
nbsp沈书言心里一动,想起苏敬之教他的——王船主的圈,是给妹妹的生活费,画了“船”字,是让家里放心。他没多问,转身去拿银票,刚要按平时的金额开,又想起苏敬之的话:“王船主每次遇着风浪,都会多寄点钱,怕妹妹担心。”他悄悄把银票的金额加了两成,递过去时还补了句:“你告诉王船主,家里这边都好,我们会把钱送到他妹妹手上,让她别惦记。”
nbsp汉子愣了愣,眼眶一下子红了:“苏掌柜果然没看错人,王船主说,你们银号的人,比算盘还准心。”
第339集:银号里的新伙计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