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537集:验证结果细分析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8中文网]https://m.18zw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气密曲线那一下轻颤还在刘好仃脑子里转着,像一根细线挂在风里,说断不断,说稳不稳。他没动,手指悬在键盘上方,等了三秒,又调出过去十分钟的数据流,逐帧比对。波动只出现一次,之后恢复平直,像是错觉,但他知道不是。

    nbsp“把医疗线的密封监测切到高灵敏模式,”他开口,声音不高,但主控室里所有人都听得到,“从第71小时开始,每分钟存一次快照。”

    nbsp新人甲立刻应声操作。小李从工位探头看了一眼屏幕,低声说:“会不会是传感器抖了一下?”

    nbsp“有可能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但我们现在不猜‘会不会,我们看‘如果会。”

    nbsp他起身走到白板前,拿起笔,把上一章记下的三行字重新描了一遍:新能源线——非对称回缩;工具线——通信延迟;医疗线——微渗初现。然后在下方画了三条横线,分别标上“数据归档”“行为模式”“演化追踪”。

    nbsp“今天先做三件事。”他说,“第一,所有异常数据,不删、不剔、不标记为‘无效。它们不是噪音,是信号。”

    nbsp新人甲犹豫了一下:“可客户看报告,会不会觉得我们数据不干净?”

    nbsp“客户要的是真实,不是漂亮。”刘好仃看了她一眼,“咱们不是卖糖水,是做玻璃。玻璃碎了不说话,但数据得替它提前开口。”

    nbsp小李低头翻自己刚整理完的新能源线报告,轻声说:“那0.48毫米的回缩……要不要在摘要里弱化处理?”

    nbsp“不弱化,也不夸大。”刘好仃走回主控台,调出三组数据流并排显示,“我们建个对比表,左边是理想工况,中间是这次引入的偏差,右边是系统反应。不看‘行不行,看‘怎么扛。”

    nbsp他敲了几下键盘,屏幕上跳出三栏表格,标题分别是:“标准条件”“偏差引入”“响应轨迹”。新能源线那一栏,他填上“左侧冷却不足工具线写“协议版本错配”,医疗线则注明“震动后微渗0.03毫米”。

    nbsp“以后所有验证,都按这个格式走。”他说,“不是为了写报告好看,是为了让下次出问题时,有人能翻出来,说一句‘这情况见过。”

    nbsp老黄这时候从工具间回来,手里还捏着缓冲模块的接线图。他站在屏幕边看了会儿,皱眉:“那通信延迟,我总觉得不能就这么放着。临时方案能跑通,不代表它对。”

    nbsp“你觉得该升级协议?”刘好仃问。

    nbsp“对是新标准,迟早要切,不如早点上。”

    nbsp小李立刻接话:“可其他产线还没验证过,万一兼容出问题,整个系统都得停。”

    nbsp“那就单线试。”老黄坚持,“先在工具线跑一周,没问题再推。”

    nbsp刘好仃没急着表态。他调出老黄昨天拍的那段视频,点到结尾那句“这玩意儿丑,但管用”,放了一遍。

    nbsp“你们听出来没有?”他问,“他说‘管用,不是‘完美。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让系统多聪明,是让它多扛事。”

    nbsp他转向白板,在“工具线”那一栏写下:“行为固化优先于协议升级”。然后说:“先把缓冲模块的运行逻辑记下来,什么时候介入、怎么响应、延迟多少,全写进日志模板。等数据攒够了,再决定要不要动协议。”

    nbsp老黄哼了一声,但没再争。他知道,这不是拖,是等证据。

    nbsp新人甲这时候轻声说:“医疗线样品刚完成第二轮震动,低温舱里又测到一次微渗波动,比上次高0.01毫米。而且……”她顿了顿,“密封圈边缘涂层有细微裂纹,显微图像刚出来。”

    nbsp刘好仃立刻调出图像。裂纹很浅,长度不到0.2毫米,位置正好在应力集中区。他回头问:“上次震动前,有没有拍过高清图?”

第1537集:验证结果细分析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